嘉宾介绍
许爱国,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;北京大学工学院兼职教授;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物理力学专家组成员,博士生导师;全国统计物理与复杂系统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;曾任邓稼先创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、中国力学大会学术委员会委员。1998年6月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,导师为陈式刚院士;1998年7月-2006年4月,先后工作于北京师范大学、韩国首尔大学、意大利巴里大学、日本京都大学。著有《复杂介质动理学》(科学出版社,2022)。
报告摘要
流体不稳定性是自然科学和工程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,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往往涉及到各种尺度的动力学行为和动理学模式,是典型的非线性、非平衡、多尺度、复杂流动。特别是在不稳定性演化的后期,小尺度结构层出不穷,跨尺度界面丰富多彩,热动非平衡效应异常显著。中物院和LLNL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已经指出:不再连续、非平衡程度较高的“介尺度”动理学行为在ICF中可能对点火产生影响。
本报告由ICF流体不稳定性出发,引出武器物理、ICF、航空航天、微流控等领域正在共同面临的两个基础科学问题:(一)随着非连续(离散)性增强,仍沿袭传统研究习惯,只关注连续模型例如Navier-stokes中那几个物理变量,真的没有问题吗?随着非平衡程度提升,仍沿袭传统研究习惯,只关注近平衡模型例如Navier-stokes中那几个物理变量,真的没有问题吗?(二)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”是复杂结构和复杂行为的典型特征。 “如何提取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+如何分析”决定着我们的研究能力与研究深度。其中,技术关键是:如何实现复杂系统状态和行为描述的直观几何对应 ?同时,我们所关心的流动行为,往往又发生在分子动力学(MD)模拟所无法企及的时空尺度上。这些“介尺度”两难行为的建模与机理研究是当前“介科学”研究的核心内容。
本报告从物理学角度思考各种不同尺度、不同粗粒化程度物理建模之间的区别与互补,简要介绍课题组近年来在DBM(Discrete Boltzmann Method)“介尺度”建模与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。
讲座时间:2024年4月25日 09:30-11:00(GMT+08:00)
讲座地点: 5657威尼斯国家科技园 1号楼 206室
主办单位:5657威尼斯